当前位置: 首页 Home > 图片新闻 News Picture

实验室研究成果“大洋板块俯冲动力学机制及对南海构造演化的控制作用”获2021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发布时间 Updated】:2022-04-21  |  【打印 Print】 【关闭 Close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领衔的“大洋板块俯冲动力学机制及对南海构造演化的控制作用”成果获得2021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科技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等10家单位联合完成获奖人包括林间李家彪徐义刚游庆瑜、张帆、周志远、孙珍、孙卫东、陈永顺、胡岩、徐敏、丁巍伟、蔡晨、杨宏峰、黄小龙、郝天珧、李春峰、夏少红、万奎元、赵明辉

 

特等奖成果主要研究大洋板块俯冲机制及对南海构造演化的控制作用

  大洋俯冲带驱动地球板块运动,控制了地球表面与内部的水碳循环,极大影响边缘海的形成演化,是大地震与海啸的发源地。研究大洋俯冲动力学过程与机制,对发展国际前沿海洋科学、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创新深海技术以及防灾减灾都具有重大意义。该项目通过大团队合作,开展了对大洋板块俯冲动力学机制的系统性研究,实施了全球最深海沟地震实验,拓展了大洋板块俯冲理论揭示了环形俯冲对南海构造演化的控制作用,研发了国际领先的万米级海底地震探测技术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团队

  获奖团队成员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科技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团队领头科学家林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历任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亨利-比奇洛杰出海洋学家讲座教授麻省理工学院/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研究生联合项目教授。在全球海洋板块构造动力学、海洋地球物理学、地震触发机制等领域作出杰出贡献。当选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会士、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美国地质学会GSA会士、国际大洋中脊地球与生命科学研究组织InterRidge主席等,成果入选2019年度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2020年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21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等。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等发表开创性论文,其一论文在国际地震学领域十年引用率全球第一。

  海洋科学技术奖是经科技部批准、国家奖励办登记备案,在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协的指导支持下,由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太平洋学会三家涉海科技社团共同设立的科技奖项。海洋科学技术奖是面向全国海洋行业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奖,主要奖励海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高新技术产业化、海洋科学技术普及、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是立足我国科技实际,助推海洋科技工作者创新进取的重要举措

版权所有 © 边缘海与大洋地质实验室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64号 邮编:510301 电话/传真:020-89101175

Copyright © 2016 Laboratory of Ocean and Marginal Sea Ge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164 West Xingang Road, Guangzhou, China Zip:510301 Tel/Fax:020-89101175

备案号:粤ICP备05007992号  粤公网安备44011502001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