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Home > 科研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科研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2021-01-11] 张翠梅 等-Gondwana Research:南海陆缘同裂陷期的岩浆作用研究取得新突破

被动陆缘依据岩浆活动的表征划分为贫岩浆型和富岩浆型两种类型。但这种端元划分模式对于理解陆缘形成演化过程中复杂的岩浆作用非常有限,不能说明岩浆作用形式以及岩浆量在时空上的演化规律。

[2020-11-23] 周鹏翔 等—PEPI: 广东沿海地壳内部低速薄弱层三维发育特征获揭示

地壳内部的低速薄弱层既是地球板块构造作用的产物,也是控制后期构造模式和孕育地震地质灾害的重要构造因素。地壳内部低速层的形成通常与岩浆或部分熔融活动、拆离断层、古缝合带、韧性剪切带以及流体活动等存在紧密联系。

[2020-11-16] 王强 等-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南海西北次海盆深地震探测取得新进展

南海西北次海盆作为南海三大海盆之一,是南海形成演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其扩张时间短,海盆范围有限,磁异常识别存在多解性,其洋壳之上覆盖有较厚的沉积层,掩盖了海底扩张时期的洋底构造;而且,海盆停止扩张期后强烈的岩浆活动改造了先存的洋底构造,因此,其形成演化历史众说纷纭。

[2020-11-03] 李伟 等 Sedimentology:台湾峡谷深水重力流地貌成因机制获揭示

深水重力流普遍发生于主被动大陆边缘,通常以海底滑坡和浊流的形式出现。海底峡谷是重力流侵蚀大陆边缘形成的狭长型地貌,也是沉积物从浅水区运移到深海平原的重要通道。深水重力流能够不断改造海底峡谷的地貌形态并在峡谷内部及周缘形成多种海底地形。然而,目前关于海底峡谷周缘地貌形成机制及重力流流性演化过程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2020-10-20] 李付成 等-Tectonics: 俯冲转向可诱发南海陆缘发生破裂被揭示

俯冲板块的回撤(Rollback)被认为是活动大陆边缘破裂的重要动力学来源,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主要研究对象;而对俯冲方向反转(Subduction direction reversal)这一重要地质过程的研究却甚少,尤其尚不清楚大洋岩石圈在俯冲过程中发生俯冲方向反转时,能否诱发大陆岩石圈的破裂,以及典型的破裂方式及主控因素如何。

[2020-09-16] 夏少红 等-PEPI: 广东南澳岛海域地震震源区地质结构及发震构造研究取得新进展

广东省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粤东南澳岛海域于1600和1918年分别发生7.0和7.5级破坏性大地震,但对这些历史强震区的深部发震构造以及对海底发震断裂的位置与特征认知甚少。

[2020-09-11] 张亚运 等-G^3: 面波成像结果揭示福建及台湾海峡中生代至新生代的岩浆活动

多期构造事件,如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后撤、新生代早期大陆边缘裂解、晚期欧亚大陆与菲律宾海板块的碰撞都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东南部的地表几何形态以及地下结构。从西北部的福建到东南部的台湾,主导构造活动逐渐变新。福建遍布古生代和中生代的火成岩,而台湾则被弧陆碰撞构造主导。其间的台湾海峡由于沉积较厚,水文情况复杂,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利用两岸布设的一百多个固定地震台站的连续两年波形数据和数百个符合要求的远震事件,提取面波频散数据,反演获得了福建及台湾海峡地区地壳和上地幔的三维各向同性结构。

[2020-08-29] 陈文煌 等-EPSL: 喜马拉雅东段水系演化与剥露历史研究取得新进展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是地球上构造活动最强烈、岩石隆升和剥露速率最快(高达10 mm/yr)的地区之一,而且雅鲁藏布江在这里发生了急剧的转折(图1)。一般认为东构造结的快速剥露是由印度大陆东北拐角向北挤入欧亚板块的构造作用直接造成的。然而,无论是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的贯通时间,还是东构造结快速剥露的开始时间都存在争议。而位于东北印度洋的孟加拉-尼科巴深海扇体系作为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最终沉积区,是了解喜马拉雅东段水系演化和隆升剥露历史的重要窗口。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 备案号:粤ICP备05007992号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64号 邮编:510301 电话/传真:020-89101175

Copyright © 2016 Key Laboratory of Ocean and Marginal Sea Geology, CAS.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164 West Xingang Road, Guangzhou, China Zip:510301 Tel/Fax:020-8910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