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Home > 科研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科研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2018-12-30] 南海停止扩张后的洋壳范围首次被揭示

马尼拉俯冲带是一条“吞噬”南海物质的边界,是构成完整的南海威尔逊循环的端点,更是解决南海的形成与构造演化的关键。南海东北部地壳属性及洋/陆壳边界(COB)位置一直存在争议,是减薄陆壳还是增厚洋壳,或是受到张裂期后岩浆活动影响的减薄陆壳呢?

[2018-12-28] 全球变化与地质灾害风险耦合系统研究新成果——《全球变化驱动下华南沿海地质灾害风险》科学专著

全球变化研究是当前国际科学界的重大前沿课题,也是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关注的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由于人类活动的强大驱动力,地球各个层圈,尤其是表层圈层(气圈、水圈、土壤圈、表层岩石圈和生物圈)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生态系统的变化和一系列灾害(包括地质灾害)的频发。地质灾害防治是人类社会遏制全球环境恶化、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尽管我国上世纪90年代陆续已有若干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但至今仍未有较为综合性的研究或者合理的评估技术和技术规范。

[2018-11-28] 陈天然等-GRL: 现代海平面上升“开启”南海北部全新世古礁坪的继续生长

珊瑚礁生态系统非常宝贵,同时也十分脆弱。全球尺度的气候变化,导致了保护相对较好或分布相对偏远的珊瑚礁的快速退化。靠近发展中国家的岸礁(如南海北部、东南亚、加勒比海等),状况更加不容乐观——当地的人为干扰甚至超过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国际主流认为,这些近岸珊瑚礁(inshore reefs)的未来将十分“黯淡无光”。

[2018-10-16] 赵中贤等-EPSL: 在南海发现被动陆缘地壳伸展新模式

 全球被动大陆边缘位于大陆和大洋之间,总长度超过十万千米,然而它们在陆缘类型、陆缘构造和地壳伸展减薄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研究表明,在陆内裂谷上发育起来的大西洋伊比利亚-纽芬兰陆缘,其地壳在深水区发生强烈减薄,断层多阶段发育和向洋顺序迁移,地壳整体趋向脆化,但仍保持着较均一的伸展减薄特征。

[2018-08-27] 中生代火山弧重建揭示南海陆缘曾发生穿时空破裂

为揭示南海主被动陆缘转换机制和海盆打开东早西晚的穿时破裂特征,科学家们利用等效源深度法对全南海区域的磁力异常数据进行化极异常处理,通过延拓和功率谱计算出磁源的位置和深度

[2018-07-28] EPSL:深水地质灾害---阿加迪尔海底滑坡的形成时间和动力学过程被揭示

阿加迪尔海底滑坡位于阿加迪尔海底峡谷南部,影响面积多达5500平方千米,造成了340立方千米的海底滑坡沉积物。科研人员利用海底多波束测深和多道地震相结合的探测方法,成功揭示了阿加迪尔海底滑坡的地貌特征和内部结构。研究发现阿加迪尔海底滑坡形成于14.2万年,主要沿着两个不同深度的滑移面发生滑动,研究认为其形成的触发因素可能与断层活动和盐构造运动相关的地震有关。

[2018-07-13] 《Nature》论文:210万年前以来古人类出现并生活在中国黄土高原

继中国黄土高原南部蓝田公王岭直立人头盖骨赋存地层的年代由原来距今1.15 Ma推前到距今约1.63 Ma的研究成果发表之后,科研人员历经13年(2004-2017年)的调查研究工作在陕西省蓝田县发现了一处新的古人类活动遗址——上陈旧石器遗址,研究结果将目前所见的旧石器赋存的最老地层年代测定为距今约2.12 Ma,即将蓝田地区古人类活动遗迹的年代再次向前推进了约50万年,从而使上陈遗址成为目前所知非洲以外年代确切的最老的古人类遗迹点之一。这一年龄比目前公认的西亚格鲁吉亚德玛尼斯旧石器遗址年代(距今1.85 Ma)还早27万年。相关成果7月11日在线以题为:Hominin occupation of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since 2.1 million years ago(210万年前以来古人类出现并生活在中国黄土高原)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2018-06-17] 南海东部次海盆扩张末期地壳结构特征及构造意义

南海东部次海盆在残留扩张脊附近分布着近东西走向的珍贝-黄岩海山链,根据珍贝和黄岩海山样品测年,时间分别为7.7和9.9 Ma (Wang et al., 1984; 2009);来自于IODP349航次U1431站位的火山碎屑的测年为13–8 Ma,海底停止扩张年龄在33–15.5 Ma(Expedition 349 Scientists, 2014),说明形成海山链的大规模岩浆活动是在海盆停止扩张后的2.5–7.5 Myr 期间,至少持续了5 Myr。这些后期岩浆活动极大地破坏和改造了海底扩张期形成的洋壳结构,造成海盆停止扩张时的地壳结构以及精确残余扩张脊的位置不清,无法对南海形成演化历史及其形成机制进行正确地解译。珍贝-黄岩火山链是否属于扩张结束时剩余岩浆活动的产物?还是由于海南地幔柱的影响?其形成机制如何?

版权所有 © 边缘海与大洋地质实验室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64号 邮编:510301 电话/传真:020-89101175

Copyright © 2016 Laboratory of Ocean and Marginal Sea Ge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164 West Xingang Road, Guangzhou, China Zip:510301 Tel/Fax:020-89101175

备案号:粤ICP备05007992号  粤公网安备44011502001245号